2025年4月,师范学院以“AI在教学中的运用”主题,组织文科、教育心理和数学三个教研室在403智慧教室开展了AI系列教学研讨会。院长牛海军、书记迟宝策、副院长张瑞、办公室主任刘明芳及三位教研室主任全程参与,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。此次研讨会旨在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,提升教学质量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4月14日,文科教研室以“AI赋能个性化教育,人文与技术共融”为主题开展研讨会,由教研室主任张楠主持。赵慧研和高玲两位教师做了分享交流。赵慧妍老师从个性化教学、教师角色转变等方面谈了AI对教育产生的影响;高玲老师深刻阐释了AI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,强调教师角色转型与技术辅助的结合,肯定了AI在推动教育创新与人文精神平衡方面的价值。
两位教师分享结束后,杨月娥、赵娜、张丽萍等7位教师又从数据隐私、教育公平及教师角色转型等方面展开了更加深入地分享和探讨。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AI是教育的“伙伴”而非“对手”,应善用技术工具,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数字能力的新时代人才。


4月22日,数学教研室的研讨以“AI点亮教学课堂”为主题,教研室主任李晓颖精心构思,由智能机器人“小红”主持,形式新颖。老师赵莹和任复丽系统介绍了AI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,涵盖备课、课堂互动、课后评价等环节。赵莹重点演示了AI在概念可视化、习题分层和PPT生成中的实践;任复丽则探讨了AI如何重构师生角色,提出“技术融合者”理念,同时警示需避免“教育关系数字化疏离”。讨论环节中,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畅想了VR/AR与AI结合的可能性。

4月23日,教育心理教研室的研讨会由教研室主任朱春华主持,刘影和刘东两位教师分别分享了生成式AI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智能工具“豆包”的实践案例。刘影从技术概述、应用场景、挑战与健康发展四个方面展开,强调AI在个性化学习中的潜力;刘东则展示了“豆包”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辅助中的具体功能,教师潘敏和侯艳补充了使用体验,指出AI工具如何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提供差异化支持。杨柳、侯艳等5位教师分别从个性化学习、情绪识别、虚拟咨询、行为分析及教学反馈等方面分享了AI在教育心理课程中的应用展望。


此次系列研讨会是师范学院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,具有深远意义:
通过跨学科交流,教师们深入理解了AI技术如何优化教学流程、满足个性化需求,为传统课堂注入活力,从而推动教学创新,强化了教师角色转型。同时教师通过AI技术的合理应用将拓展学生学习深度与广度。
院长牛海军对师范学院教师大胆尝试运用AI进行教学的精神予以了肯定,牛院长在总结中表示:“AI不仅是工具,更是教育变革的催化剂。师范学院将继续支持教师探索智能教育实践,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。”副院长张瑞也指出了AI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:“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效率,而且能激发创新思维、助力个性化学习,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。”此次研讨会为全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共享平台,标志着师范学院在教育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。
撰稿:张瑞 张丽萍
图片:刘明芳
审核:牛海军 迟宝策